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专栏>>志愿服务>>师德师风>>正文

人物访谈之彭鑫老师

2019-01-12   作者:

这次人物访谈的对象是信息学院的彭鑫老师,访谈以信息学院的创新论坛为切入点。

彭鑫个人简介:

  1165C


彭鑫,男,湖南岳阳人,博士,副教授,湖南理工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美国奥本大学访问学者。2003年在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开始在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博连读,分别于2008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现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博士后资助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和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在《IEEE ACCESS》、《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计算机学报》、《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和录用论文20余篇,SCI/EI收录10余篇。获湖南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南省二等奖2项。


1问题一:彭老师,就信息学院刚结束你的创新论坛您有什么感想吗?

彭:感想有三,第一,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我校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开展,从论坛筹备,组织,经费,专家邀请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研究生处在论坛的组织方面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为我院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开展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让我们导师和研究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支持,提升了继续做好对外学术交流的热情。第二,信息学院的全体导师和研究生都参与了学术论坛的工作。研究生积极主动投稿,并参与现场学术讨论,希望通过论坛与省内学术同行进行交流。同时主动为论坛的组织提供各项服务,包括会议注册、会务等,向省内兄弟院校的同学展现我们学校研究生的良好风貌。学术论坛也为学院新引进的年轻博士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会场三个分论坛的报告讨论环节,均由新进博士主持,很好地引导了讨论方向,体现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此外,学院院长李武,副院长彭鑫,潘理,童耀南除了安排会议各项工作外,还担任论坛嘉宾全程参与会场讨论。第三,学术论坛是研究生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参加论坛的有包括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温州大学等省外高校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通过现场的报告讨论,大家了解到自己学术领域的研究方向,并交流研究方法,既提升了自己的研究视野,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我院研究生都表示,今后会更积极地参与学术会议,向高水平学者交流请教。


2问题二:您是如何理解创新论坛“创新”这个概念的呢?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呢?

彭:我认为研究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本科生主要是吸取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而研究生除了吸取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拓展知识的边界,这就是我们说的创新。同时争取将自己的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创新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在封闭的环境可以完成的,否则就是闭门造车。所以创新论坛提供了大家一个了解领域发展前沿的机会,同时也向同行学习新方法新理论。只有站在行业前沿的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最有效最有价值的。所以我们鼓励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


3问题三:对当代研究生在学习上或是生活上您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吗?

彭:这个问题可以与上一个问题相联系。首先,研究生的“研究”过程是艰辛的,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同时,又面临外界的一些压力,包括经济上和学业发展上。所以攻读研究生期间要能够坐的住、静得下心、承受的住压力,排除杂务的干扰,才能做出好的研究。其次,研究生的学习模式,又注定这个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因为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学习的重要部分,这个交流包括组内交流,校内交流以及各类学术会议的交流。学术交流的过程是很轻松愉快的过程,参加学术会议的过程也为了解不同地域文化提供了机会。所以我资助我的研究生去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鼓励他们多出去看看,利用交流的机会提升自己。最后,研究很辛苦,要注意锻炼身体。正如习总书记说过,年轻人不要总熬夜。

 

文字:廖娟

排版:张姚




关闭窗口
师德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