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编制湖南理工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5-04-15   作者:

校政通〔2015〕8号

关于编制湖南理工学院

“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学科建设,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编制湖南省高等院校“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就编制我校“十三五”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编制工作小组

成立编制湖南理工学院“十三五”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小组。

组 长:余三定

副组长:钟 华 郭观七

成 员:彭柏林 刘振球 张书辉 鲁 涛 刘大尚 李志美

秘 书:马 成

二、总体要求

1、加强学科建设是学校推动学科发展,提升办学实力、质量和水平,提高创新驱动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学科规划工作是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建设水平和建设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要高度重视学科规划工作,认真组织研究和编制学校“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对照学校“十二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对“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科学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剖析主要问题。

3、认真分析各层级(省级、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基础和条件,准确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找准学科建设定位。

4、紧密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瞄准国家和我省的重大需求,积极发挥学科对创新驱动、科技进步、成果转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找准学科发展与2011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和高层次创新队伍建设的结合点,明确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凝练学科方向,确定建设内容和实施措施。

5、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突出比较优势和建设重点,集中优质资源,重点培育和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有条件的学科要积极争创省内一流学科,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抓住能使学科上水平、聚人才、出成果、做贡献的关键因素,集中力量加强建设。

6、坚持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积极引进优秀国内外创新人才。推进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类型结构、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的科学转变,依托学科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点、精品课程、优秀教材,充分发挥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7、坚持学科建设与体制机制创新有机结合,创新学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整合资源、突出优势的学科组织机制,有利于提高质量与推动创新的学术评价机制,建立灵活、高效、规范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机制。

8、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务求全面、准确、精炼。包括:学校学科建设现状、布局结构、发展思路、目标和建设任务以及建设措施。

三、工作进程安排

1、召开规划编制工作校长办公会,部署规划编制工作(4月17日)。

2、按《湖南理工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见附件1)的内容分解,各责任单位负责编制相应部分的草稿(5月20日前完成)。

3、统稿(6月1日前完成)。

4、组织“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遴选(6月中旬)。

5、召开规划草稿修改工作协调会(6月中旬)。

6、各责任单位修改规划草稿(6月30日前完成)。

7、规划草稿提交党委会讨论(7月上旬)。

8、向省教育厅上报规划(9月中旬完成)。

湖南理工学院

2015年4月15日

附件1:

湖南理工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一、学校学科建设现状

(一)建设成效

1、教学与科研队伍建设情况(人事处)

(收集下表数据,阐述近5年(2011-2015)教学与科研队伍方面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成就。)

项 目

建设情况

填报单位

现有专任教师(人)

人事处

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人)

新增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人)

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人)

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

新增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

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

省学科带头人即培养对象(人)

新增省学科带头人即培养对象(人)

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人)

新增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人)

外聘专家和教授(人)

新增外聘专家和教授(人)

省级教学名师(人)

教务处

新增省级教学名师(人)

新增省级教学团队(个)

新增省级科研创新团队(个)

科技处

新增硕士生导师(人)

研究生处

……

2、科研情况

(收集下表数据,阐述近5年(2011-2015)科研发展思路和成就。)

项 目

建设情况

填报单位

发表学术论文(篇)

科技处

在学术刊物发表(篇)

在学术会议发表(篇)

SCI、EI、ISTP收录(篇)

CSSCI收录(篇)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五年平均发表论文(篇/年.人)

出版学术著作(部)

出版译著(部)

国家级科技奖(项)

省部级科技奖(项)

高校人文社科奖(项)

其他科研奖(项)

三年内支配科研项目经费合计 (元),平均每年 (万元)

承担科研项目(项)

新承担科研项目(项)

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项)

新承担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

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

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

国防科研项目(项)

新承担国防科研项目(项)

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合计(万元)

新承担的科研项目计费合计(万元)

……

3、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教务处,研究生处)

(收集下表数据,阐述近5年(2011-2015)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成效)

项 目

建设情况

填报单位

招收本科生数(人)

教务处

授予学士学位数(人)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

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含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项)

出版教材(教学用书)

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个)

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个)

现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个)

新增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个)

现有省级精品课程(门)

新增省级精品课程(门)

现有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个)

新增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个)

现有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个)

新增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个)

现有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个)

新增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个)

主持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

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项)

新增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项)

连续五届本科生毕业生研究生被录取数(人)

报考毕业生年平均录取率(%)

……

4、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情况(研究生处)

(阐述本单位有关机构及规章制度简况。)

5、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教务处牵头)

(收集下表数据,阐述近5年(2011-2015)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情况、建设思路和建设情况)

项 目

建设情况

填报单位

现有科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资产

新增仪器设备值(万元)

现有教学用房面积(㎡)

教务

现有实验室面积(㎡)

现有专业实验室面积(㎡)

新增专业实验室面积(㎡)

现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台(件))

资产

新增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台(件))

新增仪器设备费(万元)

现有图书资料总值(万元)

图书馆

新增购置图书经费(万元)

现有中外文期刊(种)

新增改善工作条件的其他投入(万元)

计财

(二)学科布局结构(研究生处)

(三)问题与不足(科技处、研究生处)

二、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科技处、研究生处)

三、建设任务

(以下各部分建议:根据学校发展总体思路确定基本建设任务,根据建设目标确定重点建设内容。)

总体布局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研究生处、结合十三五重点学科遴选)

(二)学位点建设(研究生处)

(三)学科队伍建设(人事处,研究生处)

(四)科学研究与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处)

(五)教学与人才培养(教务处、研究生处)

(六)基本条件建设(教务处)

四、 建设措施

(一)体制、机制保障(研究生处,两办)

(二)建设经费保障(研究生处,计财处)

(三)学科队伍建设措施(人事处)

(四)推进科研创新措施(科技处)

(五)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措施(教务处,研究生处)

(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措施(教务处、研究生处)

附件2:

湖南理工学院“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教育强省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学校“十二五”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思路和重点,推动学校学科建设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使学科结构更加合理,学科优势与特色更加明显,促进学科整体水平和学位点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制定“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通知》精神和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建设成就

我校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高校。“十一五”期间,学校特别重视并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

1、学科体系逐步完善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湖南理工学院2003—201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把创造条件开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形成以理、工学科为主体,文理学科交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布局。现有文艺学、基础数学、应用化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2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在2010年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验收中,文艺学、基础数学、应用化学被评为优秀等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被评为良好等级。

2009年1月,我校被批准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化学工程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中国语言文学为立项建设授权学科,数学、机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立项建设支撑学科。

2、师资队伍实力不断增强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按照“立足培养,积极引进,提高层面,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师资队伍规模稳步增长,整体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为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的申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10人,其中正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03人,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11.5%;有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6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121人才工程”入选者24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76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另外,学校还聘请了1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我校名誉(客座)教授。学校重视和鼓励本校学术骨干兼任外校研究生导师。2003年开始与中南大学等高校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目前已有41位教师被省内外高校聘为研究生导师。

3、科学研究水平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校科学研究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1)科研立项数快速增长。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37项,省级科研项目262项、其他项目479项。科研项目经费达4110.85万元。(2)学术水平稳步提高。近5年,教师共出版专著66部,译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4869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262篇,被CSSCI等收录217篇;获得省级科技奖1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3)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取得进展。近5年获得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学技术普及基地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岳阳市重点实验室2个。(4)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我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先后与省内数十家知名科研院所、公司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近5年共签订横向开发合同42个,进校经费达1579.44万元。目前有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个,市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2个。

4、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大力推进“宽基础、多方向、重实践”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5年,获得了较多数量的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4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3个;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8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7项;有521项由学生主持的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校级立项资助,27项获省级立项资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2007年6月《中国教育报》以《湖南理工学院学生争当“科技明星”》为题,充分肯定了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学习风气浓厚,考研录取率、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处于同类院校领先水平,连续5届应届本科毕业生(音、体、美特殊专业除外)中,共有1491人被录取,报考毕业生年平均录取率达34.41%。目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共计109人,其中毕业52人,在读57人。学校申报的“地方理工院校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本—硕贯通培养体制改革”项目获批成为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学校迎接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验收提供了重要支撑。

5、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不断健全

学校管理机构完善,成立了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学科建设办公室,还组建了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学科建设办公室职能不断强化,主要负责开展学科建设调查研究、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制订、学科建设工作组织实施、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授权学科立项建设规划制订和实施等工作。

近年来,学校不断建立和健全与学科建设与发展相关的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湖南理工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湖南理工学院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湖南理工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联合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湖南理工学院学科建设指标评估体系》、《湖南理工学院科研计划项目申请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学科建设的思路、目标、内容和措施,为我校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等走向规范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6、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学校不断加大对基本条件的投入力度。目前学校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47600M2,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505台(件),仪器设备值9663.78万元。拥有中外文纸本藏书127.5万多册,电子图书62万册,中外文期刊26182种。在数据库方面,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网上报告厅、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人民日报50年索引等10余种;作为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成员馆,通过团购拥有EBSCO、LexisNexis 等中外文13个数据库的使用权,另拥有数量可观的考研资源和影视资源(FTP)。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相互补充,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基本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

(二) 特色与优势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的教学与科研队伍,具有较好的学科基础, 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能够较好地满足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需要。特别是经过近些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多个具有一定特色与较强优势的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该学科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授权学科,目前已形成了现代分离技术、石油化工催化技术及应用、寄生虫防治药物研制及应用、功能材料化学等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现有教授9人、博士1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2人、省“121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建有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石油化工催化技术实验室”、湖南省普通高校石油化工催化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分离与催化新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应用化学”教育部、财政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省重点专业、岳阳市精细合成与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岳阳市精细化工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普通高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该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应用化学”系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该学科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立项建设授权学科,目前已经形成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路与通信、新型信息存储技术等稳定研究方向。形成了一支具有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力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9人、博士1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121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岳阳市优秀专家2人。建有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岳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有电子信息工程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个。

中国语言文学。该学科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授权学科,目前已形成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学、明清文学、应用语言学等4个研究方向,在以湖湘学术为研究重点的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以屈原、楚辞为研究重点的先秦文学文化研究等方面初具特色。现有教授8人、博士9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121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建有“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基地”(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点科研平台,其所属二级学科“文艺学”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部、财政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

数学。该学科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支撑学科,目前已形成了几何分析语偏微分工程、代数与组合论、微分方程数值解3个研究方向,在基础数学研究等方面初具特色。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博士9人、硕士15人、兼职硕士生导师4人、国家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121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该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基础数学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

机械工程。该学科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支撑学科,目前已形成了机械系统动态设计、震动及噪声控制、机械系统控制及自动化、现代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材料成型理论及加工方法4个研究方向,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等方面初具特色。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博士7人、硕士15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5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聘请了多名重点大学知名教授、研究所研究员及企业的技术骨干为本学科的特聘(兼职)教授。建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该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该学科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支撑学科,目前已形成了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与中国法制建设、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3个主要研究方向,在公益伦理、刑事诉讼、农村经济发展等领域初具特色。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博士8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硕士生导师7人。有教育部、财政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普通高校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

以上所述为我校在一级学科建设方面表现出来的突出特色与优势,在二级学科建设方面同样表现出了多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文艺学、基础数学、应用化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已见前述。

(三)问题与不足

我校的学科建设经过较长时间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我校学科建设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总体上看,我校的学科建设还处在探索和发展、成长过程中,基础还不很坚实,学科发展不够平衡,学科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打造。

2、学科带头人的实力和学术影响有待进一步增强和扩大,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

3、学科建设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指导思想和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岳阳,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服务社会。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人才培养质量生命线,明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构建理工结合、文理交融、多学科协调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一批在全省同层面高校中具有比较优势与特色的学科,科研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全面提高,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地方大学。

三、目标与任务

(一)发展目标

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按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分层建设,整体提高;自主创新,服务社会”的工作方针,以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培养创新人才为工作重点,构建科学合理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不断提升学科实力和水平。坚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科、学位点建设,促进科学研究上水平,人才培养上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综合实力,为实现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地方大学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加强硕士学位点建设,优化学术队伍结构,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公共服务体系。到2012年顺利通过湖南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的评估验收,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到2015年,学术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验收合格。

以争取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立项为主要目标,坚持走重点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学科优势与产业优势的有机结合,建设多个在国内同层面学校具有有比较优势与特色的学科。到2015年,争取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达到6个以上。在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向纵深发展的同时,着力培育满足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进一步优化我校的学科结构。

(二)建设任务

1、优势特色学科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的综合优势和地域优势,从办学实际和湖南特别是岳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建设多个优势特色学科;适度增加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发展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特色学科,在硕士点的建设过程中形成在省内甚至国内较有影响的学科。2011-2012年,每个授权学科形成若干个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特色明显、相互支撑的学科方向,完成《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所规划的目标,顺利通过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的评估验收,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13-2015年,新增3-4个授权学科,6个以上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初步建成若干个在省内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基本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2、学位点建设

扎实做好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2011-2012年,按照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要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方位推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确保学校顺利通过新增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的验收。同时启动专业硕士学位点的筹建工作,加大对机械工程、新闻与传播、化学工程、法律、工商管理、电子与通信工程、艺术等领域的投资和建设力度,为适时申报专业硕士学位点作好前期准备。2013-2015年,在发展学术硕士学位点的同时,加大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发展力度,力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达到6个左右,专业硕士学位点达到7个左右。

3、学科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批以高水平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的学术团队。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导向,采取特殊优惠政策引进高水平拔尖人才,加大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注重加强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2011-2012年,学术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15%左右,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的教师达40人以上。争取新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3人,新增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5人左右。2013-2015年,学术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25%左右,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的教师达60人以上。力增入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新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以上、省级学科带头人2-3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5人左右。

4、科学研究与科研平台建设

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以提高科研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重视基础研究,不断加强学术交流,力争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2011-2012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 项左右;发表学术论文 2000篇以上;出版学术专著20 部左右;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左右;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10项左右。2013-201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0项左右;发表学术论文4000篇左右;出版学术专著30部左右;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左右;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左右。实施自然科学类特色学科战略和人文社会科学类优势学科战略,对优势特色项目和重大科研项目予以重点资助。集中力量抓好现有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并争取省级重点实验室立项取得突破重点建设现有的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增加1-2个省级研究基地;建设若干个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良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5、人才培养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2012年,在校本科学生规模达到13550人左右。2011-2012年,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左右。加强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规模达到120人左右。到2015年,在校本科学生数达到14300人,在校硕士研究生规模达到200人左右。2013-2015年,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左右,力争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6、基本条件建设

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用于基本条件建设。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重点加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实验室、电子及外文图书文献、学科交互网络信息平台等项目的建设,全面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学科建设发展和独立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到2015年,力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5亿元,纸本图书达到160万册,电子图书达到90万册,中外文期刊(纸本和电子全文刊)达到2.3万种。“十二五”期间,拟重点建设的5个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实验室是:

序号

实验室名称

规划投入经费(万元)

1

现代分离技术实验室

220

2

寄生虫病防治药物实验室

200

3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370

4

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实验室

360

5

机械工程实验室

350

合 计

1500

(三)建设重点

1、 完善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特色

本着“加强应用,重视基础,突出特色”的思路,不断完善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特色,构建以应用学科为重点、以基础学科为支撑、以优势特色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布局的完善上,学校将在现有学科门类的基础上,立足于建设“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地方大学的战略目标,完善二级学科方向的布局。在学科结构的定位上,以应用学科为主,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积极扶持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应用型学科,加大对重点(建设)学科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支撑学科的扶持力度,全面提升我校学科建设的水平。在学科结构的调整上,依据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不断创造条件,积极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新学科的产生,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积极构建学科间相互渗透、综合发展的学科群,进而带动全校各学科的全面建设和整体推进;从学校学科的现状和湖南特别是岳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建设一批新兴优势特色学科,形成优势特色学科群,以充分发挥多科性地方高校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为岳阳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实力。同时,对关涉到学科发展后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学科的发展予以充分的重视,从人才引进、物质条件改善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

2、以争取省级重点学科立项为主要目标,推动重点学科建设

加强对化学工程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中国语言文学、机械工程、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以上7个为一级学科)、文艺学、基础数学、应用化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国现当代文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物理化学、理论物理、民商法学、传播学(以上10个为二级学科)等17个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在科研立项、仪器设备、人才引进与培养、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支持,重点投入。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将化学工程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中国语言文学、机械工程、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等7个一级学科建设成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努力争取将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中的3-4个学科申报成为省重点学科,并新增3-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3、强化学科梯队建设,不断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根据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积极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术带头人和一支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各重点学科均应基本形成稳定的方向明确、层次合理、整体性强、水平较高的学科梯队,并形成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3个梯次。每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应有1~2名50岁以下的后备学科带头人,3~5名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学术骨干。每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应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要求建设学术梯队。要注重学科力量的组织与整合,加强科研协作,积极申报科研课题,争取在申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4、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学校科研快速、可持续发展

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学校科研工作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学科建设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条件。一是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形成一定规模、相对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追踪学科前沿,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逐步增强科研实力,努力形成有影响的重要成果。二是增强科研的针对性。紧紧围绕湖南特别是岳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注重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三是突出科研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选准方向,凝聚力量,加强资源整合和学科交叉,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计划项目;针对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组织联合攻关,积极争取综合性、跨学科较大型横向项目,力求产生一批具有较大影响、为地方经济社会有效服务的研究成果。四是重视科研的成果的社会和经济效用。鼓励对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科研成果进行鉴定、转让和推广应用,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申请专利和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五是重视科研基地和科研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重点实验室、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技研发平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凝练研究方向,汇聚创新人才,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力。

5、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立足本科生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和生源状况,按照办学的服务面向和特点,以“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加强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为突破口,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管理制度创新,构建“宽基础、多方向、重实践”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本科教学的校、院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统筹规划,建立具有“全过程、多维度、立体式”特点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三是通过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逐步积累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狠抓学科建设和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研究生管理培养的新方法、新途径,建立和健全信息畅通、运转协调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实现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和学位授予等工作的规范化。

四、 保障措施

(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提供资金保障

不断加大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设立学科建设专项基金,包括设立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学术交流和著作出版等专项基金,优化重点学科的学术队伍,资助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重点学科的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

(二)建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1思想保障

加强学习和宣传,使学校的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意义,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学校领导和院负责人,要把学科建设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广大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各职能部门要为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

2、组织与制度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学科管理体系和制度,确保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一是加强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与统一组织全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工作。各下属学院相应设立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工作。学科建设办公室发挥具体的组织和管理作用。全校形成统一的学科建设指挥管理体系。二是落实工作职责,强化目标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推动学科建设快速发展。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并严格履行有关学科建设的规章制度同时,根据需要适时制订新的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四是加强学风建设,注重师德修养,恪守学术道德,反对学术腐败。对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行为零容忍。

3、体制保障

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用学科的系统观念和学术的质量意识统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根据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等学校主要工作的内在联系,找准主要矛盾,理顺工作关系,用系统的方法统筹安排,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系统的整体功能。

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富有活力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调整和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措施,高度重视对博士、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校内分配方案,建立和完善按岗位职责定职级、按贡献大小定差别的校内津贴分配体系。二是改革教学、科研的组织形式, 不断提高学术管理的科学性、规范化,重视和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三是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学科负责人制度,赋予其应有的人、财、物支配权。为立项建设的授权学科、支撑学科配备学科秘书,以加强学科的日常建设和管理。四是学校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建立和健全对学科的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和激励约束等机制。

4、公共服务体系保障

一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建立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公共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的层次、质量和水平。二是重视资源共享,以“调整、增补、改造、共享”为原则,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建设校级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平台,更好地满足科学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的需要。三是以授权学科和支撑学科为重点,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图书资料、信息资源、网络平台、仪器设备和教学科研用房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和学习的环境,较好地满足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校优先支持重点学科同国内知名大学同类学科以及同国外有关大学、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条件,开辟多种途径,安排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到国内外重点高校进修学习。优先资助重点学科梯队成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有计划地支持重点学科主办高层次的国际和国内学术研讨会,有计划地邀请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不断提高重点学科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关闭窗口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