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可以做什么?妆点校园的四季,润养来年的土地,亦或是记录阅读的进程?
对于机械学院研二的康忠雄来说,这一片叶子便是他的灵感来源。他会时不时地观察电脑屏幕上的树叶壁纸,在结构化砂轮磨削氮化硅陶瓷的研究项目上进一步思考。第七届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二等奖,研一便发表SCI论文,荣获2018年度研究生国家级奖学金,人生对他来说,似乎没有上限,一项项光辉的荣誉正是他一路砥砺前行绽放的耀眼光芒。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一句风轻云淡的“天道酬勤”背后不知道涵盖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孤寂、日复一日的实验和通宵达旦的坚守。
静以修身,存不变初心
有人喜欢低头走路,但也有人喜欢仰望星空。大学里最容易的事情就是“盲从”,无数人在随波逐流里渐渐迷失和妥协,失去了坚持的动力。由于高考没有发挥好,康忠雄考取了南湖学院机电系。“我的起点很低,不努力赶不上人家。”不同于他人的得过且过、任意挥霍,康忠雄不断地自我鞭策,从不敢停下努力学习的脚步,默默埋头自学。三点一线的生活从那时便已开始,深深埋在他的内心的那颗考研的种子。
大三是他人生转变的时期,他第一次参加竞赛获奖,第一次见到他现在的导师张晓红。那时的他既想全身心地投入到考研中去,却又舍不得这从大一便向往的竞赛。因为这种模糊的态度,张老师特地给他打了电话、做了思想工作,在分析利弊后毅然参与竞赛。而积极参与竞赛也让他获得了诸多意外之喜:动手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开拓、不曾接触到的知识,这些也让他今后的考研之路获益颇多。也就在那时,张老师悄悄地看上了这颗积极上进的“科研”好苗子。
“学术是多么吸引人!”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提高自我,积极跟着老师做项目,参加比赛,常年奔走于教室、实验室、自习室、图书馆之间,闲暇之余也是打开电脑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深入学习。考研成功后,他更是将这种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保持了下来,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都是他自我“充电”的时间。和他一起研究课题的队友温东东毫不吝啬对他的夸奖:“他是我们团队里最优秀、最努力的,几乎每天都是最早起来、也是办公室里来得最早的那个,即使是在寒暑假,我们都回去了,他也依旧坚持留在实验室里研究。”因为沉迷科研,他常常成为实验室里最晚回去的那一个,可一个人的实验室并不会让他孤单,他热爱着这一切。无论是深奥的原理图,还是复杂的电路板,抑或是繁琐的建模过程,这些在我们看来可能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对他来说,却有着无可比拟的吸引力。
细以养心,践天道酬勤
康忠雄的研究方向是超精密加工,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略皱的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实验所需的步骤和偶尔灵光乍现时捕捉到的思绪,他会细细翻看这些文字和冗长的公式,仿佛又能轻而易举地回忆起自己做过的每个实验细节。“别看这个本子‘其貌不扬’的,却是我的宝贝。”他笑道。其实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已经渗透到了他生活的每个细节里,就像他的电脑桌面的树叶,可以让他时刻进行项目的研究。“利用仿生学的知识,这些树叶的脉络和散热原理将是研究中最大的突破口。”说着说着,他拿出了一块小瓷板,结合实验数据和所采集的图片,饶有兴致地向我们演示讲解起来。
出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平时导师要求他们的论文都尽量采取全英文撰写。英语是康忠雄的短板,全英文撰写对他而言颇为头疼。为了克服困难,他找来国际上最新最权威的研究论文,一遍又一遍地研读,“英文对我来说是一大挑战,但是竭尽全力也要‘啃’下来。”
“科研不存在技巧,唯有沉下心。”这是他始终信奉的,也是令他的队友所叹服的。“康忠雄在科研中善于吸取前辈大流的经验,在构思上又敢于不断地打破陈规,敢想敢做,在一次次摸索中发现创新点。同时又不断地追求作品的极致,有一次做结构化砂轮磨削氮化硅陶瓷的实验,本来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他却硬生生的做了三小时,直到做到满意了为止。”他的团队伙伴张志诚感叹道。
实验终究是一个特别枯燥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被打磨内心承受力的过程,康志雄在实验中,反反复复的失败早成为家常,他却从不言弃:“我从未想过要放弃,我只有一种信念就是一定要把它给做好,我喜欢那种做成功的感觉,前面的辛酸会慢慢变成浮云。我相信天道酬勤,也慢慢的习惯了枯燥,在大学三年差不多就处于三点一线,现在觉得不做一点事情,学点东西,心里就不舒服。”而在这不断失败的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成长:“我记得有一次实验,前面阶段做得特别的顺利,就在即将完成的时候,因为太兴奋,一个小细节没注意到,全盘皆输,一切的努力变得徒劳,那一次对我打击特别的大。我的导师对我说,从零到一百都完成了,才能偶尔的高兴。也正是这样,在后来的每一次实验中我都会特别的谨慎。”
“细致入微又吹毛求疵”,他曾经如此形容导师的科研精神,而如今他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谦以表性,行学无止境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的一生。当被问及参加那么多竞赛,是如何打败竞争对手时,康忠雄淡然自若,说道:“我从没想过打败他们,我只是在交流学习中从不同的人身上吸收借鉴优秀的理念。”无论是对手还是队友,唯一不变的,是对知识的渴望。而在这不断交流学习的路上,也令当初十分内向的他变得开朗外向起来。
在他们这团队中一共有七人,其中有三个是研一学生,作为学长他总会通过他的经验来细心地指导他们,王卓然说到:“康忠雄学长平时给我讲解论文都是在他的实验室,他总逐字逐句地看,从逻辑上、格式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如果是理论上的问题,他会和我一起找文章完善我理论的缺陷,并以他的实验现象和经验来分析我可能存在的问题。”因为在画图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他经常带着课题组的人学习画图并帮他们改图,有时候看到队友们不在实验室还会打电话督促他们学习。可一个团队的强大之处,就在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
康忠雄坦言,队友间也会时常因为某个研究角度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但是最后都是通过交流沟通来解决,不是你说服了我,就是我说服了你,他们既互为益友,也互为良师。一个内心有信念的人就像太阳一样,始终将温暖与能量源源不断地传送到他人身边,康忠雄正是这样的存在。
“超过很多大学研三的水平”在导师眼中,他也颇为优秀,“在本科阶段,机械专业是要懂得很多软件的,我们学校的学生对这方面比较欠缺,他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是相当不错的;写论文的时候也能靠着自己的勤奋扭转自己的薄弱项英语。”对于自己的导师,他更是感激不尽,由导师带领,一路跟随进入其团队,在学习上不厌其烦地帮助自己批改论文,直到满意为止,在生活上也对自己关心细微。“尽管每次都被他‘怼’,论文反反复复改,很严格,但是他真的是个很负责的老师,真的非常感谢老师。”如今,他的第二篇论文也即将发表。
他没有夸夸其谈自己卓越的工作能力,也没有大肆渲染自己夙夜不懈的勤勉,更没有沾沾自喜于现有的科研成绩,却初心不改,对每个实验都细致入微,全神贯注,一点点积蓄力量,为科研事业注入青春光华。敏而好学,谦而恭;天道酬勤,严而谨。这是康忠雄身上熠熠生辉的闪光点,学习是一种生命的常态,更是他人生的信仰。(学生记者/莫寒霜 麻紫欣 龙莎 责编/司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