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管理模式
高校学科建设管理模式作为学科建设组织开展的管理形式,一直得到了广大高教理论工作者和管理工作实践者的高度关注。经过多年不断的思索与实践,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管理模式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先后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管理模式。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依托型、规划建设型、立项建设管理型。1.依托型。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建设管理工作,学科建设管理仅仅是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依托于学校的科研、教学等管理部门,没有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开展实质性的工作。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放任自流的作法,既没有对学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也没有开展对学科的具体建设工作,学科建设工作鲜有成效。这是由于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或者说对高校建设的中心工作不了解而形成的一种原始的管理模式。2.规划建设型。即进行全盘考虑,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后,制订学科建设规划,然后按规划组织各学科的具体建设,并设有专门的学科建设管理部门。这种学科建设模式主要是从学科建设的具体内容,即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总体框架,加强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实验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形成的一种学科建设管理模式。这是目前主要的一种管理模式。按控制论的观点,一个系统的反馈控制要由控制器、执行机构、控制对象、反馈装置等四个部分构成,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系统进行不断调整,从而使系统达到某种特定的状态。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不断进行监控并进行调节。按系统理论的观点,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对学科建设的管理缺少监控,同时还很难将责任制、竞争机制等有效引入到学科建设之中。3.立项建设管理型。这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学科点建设立项论证分层次进行,先后经过学校专家、校外专家及主管部门审批后进行立项建设,以减少建设的盲目性。二是学科建设以项目形式进行管理,学科点立项明确了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该学科点的建设,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责、权、利,充分调动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三是在项目的立项建设过程中,管理部门适时进行监控,并组织专家进行中期检查和最后的验收工作。四是对各立项建设的学科,根据建设的不同情况,要奖勤罚劣,对于完成好的、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科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差一些的要进行批评、亮黄牌,对不合格的则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选聘其他合适人员作项目负责人。因此,立项建设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以立项为形式,以项目为管理对象,由其他管理部门进行立项论证,由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以学术队伍建设为核心,系统全面进行学科点建设,加强中期检查与终期验收工作等监控管理的学科建设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主要在于引入了多种好的管理机制。由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立项建设学科的管理,引入了责任制;在项目负责人的选聘上,引入了竞争机制;在中期检查和终期验收上,引入了监控机制;在终期验收结果的处理上,引入了奖惩机制。这些良好的管理机制,对学科建设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制度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