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建设>>相关文件>>正文

论教学型高校学科建设的途径

2009-02-21   作者:

不少教育专家根据高校学科设置的特征、学生培养的质量、教师学术水平和学校科研学术活动开展情况等四个方面,对普通高校进行分析,按学校功能特征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高校三类,其中教学型高校的显著特征是以本科教学为工作重心,研究生培养数在学校学生总数中所占比重较低,学校中从事科研开发的人员与经费投入较少。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这一类型的高校。

一、目前教学型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

教学型高校与其它类型大学相比较而言,其学科建设的难度是较大的,原因有外部的和内部的两种,从外部环境来说,一是此类高校面临的生源竞争、学生就业竞争、人才素质竞争的压力大;二是高等教育法中关于“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规定,一方面扩大了各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也增大了此类学校的办学压力,由于连年的扩招导致师生比超过正常值,教师教学负担加重,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三是国家实施“211工程”,采取扶优扶强的政策,投入向100所重点高校倾斜,对此类学校实际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四是学校办学基础差,经费严重不足将始终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从内部环境来说,教学型高校由于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一般来说投入较少,学术气氛不太浓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学科建设工作中有“四多四少”的状态即:教学人员多,学科带头人少;单兵作战多,团队攻坚少,低水平重复多,高层次成果少;随机选题多,研究基地少这种现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科建设处于低水平状态,没有凝炼出具有特色的优势研究方向和领域,没有凝聚成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更谈不上形成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科学研究基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教学型高校学科建设的途径

(一)教学型高校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学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因为学科带头人是学科的代表人物,其一切学术活动体现了所在学科的学术思想、学术水平。学术水平高的学科带头人才能准确把握学术研究方向,培养出高质量人才。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对一所大学而言,是实力的象征,地位的象征,声望的象征,学科建设,关键靠教师,特别是大师级的学者;田长霖先生曾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为什么会变成这么著名的大学?它的腾飞就是靠两个教授:一个是密立根,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使这个学校的实验物理迈进了世界一流;然后是冯.卡门,钱学森先生的老师,他把美国的航空技术带起来了,有了这两个人,加州理工学院就世界知名了。”田先生的话说明人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一个学科的腾飞,归根到底源于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学术团体。一个学科,往往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在;学科带头人走了,这个学科就跨了。研究型大学历来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如200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次就聘任三十余位国际知名学者任研究生导师,并通过这种人才引进方式,新建了若干个新的学科和科研发展方向;又如辽宁大学作为省属综合性大学计划在今后5-10年,学科建设规划中突出强调加大学术梯队的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学校将尽全力提升中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量的比率,前5年全校范围内中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量的比重要达到25%以上,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的该项指标要分别达到60%和45%以上;后5年全校范围内要达到35%以上,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的要分别达到70%和55%以上。学术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三高一低”,即“高学位、高职称、高水平、低年龄”。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辽宁大学继续实施学科带头人梯队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选优培养计划,力争在5-10年间造就一支40人左右在学科领域内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同时启动国外留学人员“大师级”学科带头人引进工程,设立专项基金,力争在5-10年内引进7-8名在学科领域占前沿位次的顶级人才,或在国内已具有极大知名度且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出类拔萃的人才。

一般来说,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素质有:首先必须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能力,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是本学科领域中非常有造诣的学术权威,有前沿的研究成果,能以学术服人;其次,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学术组织和领导能力,能知人善任,充分调动学术梯队中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能组织梯队成员共同承担重大课题,推动学科向前发展;第三,要有深邃的学术眼光,能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问题,能准确地判断和确定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除此以外,还应该有良好的学术道德,高尚的人品以及深广的学术气度,能推进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术流派的发展。

教学型高校中有学术能力的专家,但能成为学术权威的并不多,其次,在教学型高校学术研究和教学二者的矛盾是比较突出的,学术研究需要集中精力,潜心研究,才能出成果;而教学型高校中由于扩招后造成的师生比高于正常值若干倍,有学术研究能力的教师也和其他教师一样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难于投入全部的精力进行学术研究;此外,教学型高校的管理体制如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分配制度等不合理的成分较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不利,因而重大课题研究及标志性成果较少。

教学型高校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应注重营造宽松的学科研究环境。包括鼓励学术争鸣、学术创新的氛围,尊重创造、提倡冒尖的精神等。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各种可能的场合让那些思想活跃、具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研究项目的规划、组织中去。这样做可以给他们进一步发挥学术上创造的天地,并做出更大的成绩,以确立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使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有机会了解整体,从全局出发来考虑研究方向,以不断完善学术思想;让学术界高层次人士了解新人的水平,评价他们的学术创造能力,同时,也为新人提供向学科前辈学习意志、作风和经验的机会。

2.学科建设既要注重经费的投入,更要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和使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

此外还要注重对外交流,没有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建设只能是“闭门造车”。学校要善于借助本行业或本地区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资源,如经常邀请兄弟院校的学科带头人来校做学术报告,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指导本学科的科研工作等,从而促进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在与外界进行交流的同时,也要尽快培养自己本校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如选派本学科的科研能力强的科研人员外出学习,作访问学者,或是借助兄弟院校的科研条件,与他们合作攻关,以加速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成长。

在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另外两种人才的培养和配备。一为学术管理人才,二为服务型人才。学术管理人才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和院系的管理干部,他们既需要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同时他又要具有学术的组织管理才能,会组织学科队伍、凝聚学科队伍,要有学科上的眼光去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有把这些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服务型人才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学科背景,同时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是具有某种专长的技术型专家,能够管理项目,为学科专家服务。此外,学科带头人的周围还要有一个结构合理的支撑服务体系,必须依靠科研、教务、人事、师资等管理部门的支撑,要切实发挥管理部门职能,树立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其次加强管理服务队伍的自身建设,要从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知识结构、管理能力、群体配合诸方面提出要求,在管理系统中,把各种要素合理组合起来,把不同素质的人员以自身长处和主动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学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要把我们的梯队调整到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同时有一支比较有效的支撑队伍,素质很好的高校文秘、资料、管理系统和技术服务体系。

(二)学科研究方向的确定。学科体系结构,大体包括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学科方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把学科分成12个门类(文、史、哲、经、法、教育、理、工、医、农、管、军事),74个一级学科和321个二级学科。这是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主,兼顾行业的特点对学科进行的归类。一级学科由若干二级学科组成,二级学科由若干学科方向组成,因此,学科方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一个学科在多个方向,一所学校不可能去建设所有的学科方向,因而,学科建设中首要的任务是选择、调整学科方向。在选择和调整学科方向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学科的本体部分,要设立研究方向。现在有一种趋向,有的学科,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了生存,完全放弃学科的本体部分,如历史学科转向旅游,先进制造学科只做数控和CAD研究等等。在设立学科方向时,在学科的本体部分,至少要有一个方向,否则,本学科难以发展。

二是确立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并以此为重点加强建设。学科建设中,应审时度势,采取“异军突起,出奇制胜”的策略,选择能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或者是独一无二的研究方向。

三要不断寻找新的生长点。现在,学科变化很快,只有不断地寻找新的生长点,学科建设才能焕发生机。生长点具有时代性、灵活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这就是要不断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在学科前沿,寻找新的生长点,努力创新。例如,汽车工业被确定为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以纺织为传统学科的南通工学院,在确定纺织学科发展目标时可与汽车工业配套作为纺织学科建设的方向,因为汽车上的窗帘、保险带、座椅布套、外用防护罩等都是纺织品,其阻燃、卫生、装饰、防雨等功能性强,要求高,对于汽车的安全、舒适、装饰、防护及改善汽车内部环境是不可缺少的,这样,汽车用纺织品就可能成为纺织学科建设的新的生产点。

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确定若干个有本校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一个学科要有一个或若干个具有稳定性、创造性和前瞻性的核心学科方向,学科方向是学科发展的根本,“只有抓准了学科方向,才能形成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一个学科的形成要有一段过程,其学术方向既要稳定又要不断创新,而且主要学科方向的选择必须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要高人一筹,对未来十年该学科的发展和需求要有正确的预测。根据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发展状况,阎康年提出了选择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四点经验:”主要研究方向的选择既要考虑本学科的内在发展的趋势和研究人员的专业长处、兴趣,又要兼顾它在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主要研究方向的选择应立足于国际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口,能够打开一个宽广的新领域,创造出一大片丰产区;如果一时选择不出新的研究方向,必须耐心等待继续培植,以多研究方向作为过渡,重新组织研究队伍;新的学科方向确定后,必须进行学科力量的重新培植,包括在该方向的代表人物中选择学科带头人,以便形成有竞争力的新学派。”此外,所谓有特色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其特色必须具备以下三者之一:在学术上是一流的,位于学科的前沿,代表了学科发展的趋势,能和省内或国内相同学科方向竞争,做到你有我强;或者是在学术上拾遗补缺,进行学科交叉,寻找新的突破口,做到你无我有;或者是在应用方面做文章,寻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做到你强我新。特色学科方向应能满足培养多层次人才的需求、学术发展的需求或社会经济建设应用之需求,三者必居其一。

教学型高校学科研究方向一般比较分散,各个学科的科研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学科间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差异很大,从优势科研方向出发考虑定位,一要从学校科研的实际出发,分析科学研究的优势和所拥有的科研潜力,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其社会影响,其科研方向通过扶持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科研优势;二要依据现有科学研究基础,从学科的前沿地带和跨学科角度确定学科研究方向,经过努力能够形成一定的研究特色,并能在某一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三要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出发,确定在各个层次的研究方向。一般而言,基础研究易于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是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基础,基础研究包括纯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对于教学型高校来说,其基础研究力量较弱,基础研究项目不但小,而且在严格意义上来讲,许多项目并不是真正的基础研究,因此,教学型高校学科建设的研究方向应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这可能更符合其学科建设的实际。优势学科研究方向一方面在于发挥、扩大现有的学科优势,争取形成有竞争力的学科特色,另一方面是在学科建设的进程中善于抓住机会,善于发现新的、有发展前景的科研方向。教学型高校在整体学科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只有从优势学科研究方向的选择和重点扶持出发,其学科建设才会具有竞争力,才能赢得应有的社会地位,也才能够带动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实质是一个过程,它开始于确立发展目标,进而阐释实现该目标的战略与政策,然后构思详细的计划以保证战略的实施,并最终实现学科建设的终极目标。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学科建设规划并不是制定未来的决策,决策只能实时地在当时做出。规划只能提供处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几种选择,但针对它们的决策却只能在事情发生时做出。

2.学科建设规划并非完全是先预测学科建设结果,然后制定有关措施以保证实现预测。好的学科建设规划应该是超越了对当前现实的预测,消除学科建设理想目标与实现目标的差距空。

3.学科建设规划并非完全是规划未来的蓝图,它不是凝固不变的,仅仅是日复一日地重复使用,而不考虑未来的一切变化。大学的学科建设规划应有一定的灵活性,要随时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加以调整。

4.学科建设规划决不是各职能部门规划的简单堆积,它更重要的是一套系统的方法,用以带动各学科应付外界的变化,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其既定目标。

按照这些特征,我们判断学科建设规划的标准就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经费、学科布局这些问题上,而更要重视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一是所做的规划是否有利于创造学科发展和实力增长的气候;二是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好调动所有学科梯队成员及与此相关的人员积极投入到这一过程中来。基于这些考虑,如果一个学科建设规划经各方面论证和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就应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应轻易变动。因为这种变动容易打破已形成的学科组织文化,降低学科梯队的积极性,这将是对学科建设极大的损害。

学科建设规划的内容构成。规划是学科建设管理最基础的活动。规划应尽可能包容学科建设的全部内容。一个完整的学科建设规划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从顶到底依次为:

(1)大学使命、理想和学科建设的目的;

(2)学科建设的目标:应是可测的、可达的;

(3)学科建设战略:为了达到学科建设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学校资源利用总计划、长期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针和资源分配;

(4)学科建设政策;

(5)学科建设程序:学科建设的行动指南和为完成学科建设活动的切实方式;

(6)学科建设规则:完成规划的要求和管理规定;

(7)学科建设具体建设方案:涉及某一类学科如何建设,在建设中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8)经费预算。一般来说,规划金字塔自上而下涉及的内容依次增多;

具体来说教学型高校在进行学科规划的过程中需把握好以下几点:

1.坚持和发扬特色及优势,突出重点。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必须从学校的历史和现实出发,不必追求全面优势,而应追求办出特色,不求大而求精,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学科设置不能仅从需要出发,而应从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角度考虑,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立足本校优势,在与同级同类院校学科建设发展的比较中发现自身的长处,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近期规划和远景规划。

2.从科学的定位分析入手,制定出与学校整体定位相一致的学科建设规划,从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到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逐步发展。纵观国内外著名大学中重点学科成长过程,都有一个从弱到强的艰苦奋斗过程。发展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中间会有几个突跳,多是由几位名教授把学科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上所致。能成为一个重点学科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一声令下,资金到位后一二年就见成效。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只要选择正确,下定决心一抓到底,若干年后必然会有所建树。

三、学科建设经费的来源与合理使用

目前高校资金筹措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拨款;

2.直接受益者缴费,即学生上交学费;

3.科研经费,包括纵向和横向的两种来源,即上级主管部门划拨的科研经费和来自于其它兄弟院校的合作进行科研活动的科研经费;

4.教学服务收入,如举办各种面向社会大众的短训班等;

5.高校开发新产品进入资本市场赢利;

6.企业赞助或社会捐资,如各种校友会捐款等;

7.其它,如企业家进行教育投资等。

一般来说,教学型高校的资金来源相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较为紧张,政府投入不足和自身赢利水平的低下是两个主要的原因。但教学型高校的学科点的建设和发展和研究型大学一样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如实验室、仪器、图书资料、信息支持系统等,离开了物质条件也就无从谈起学科点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教学型高校必须选取若干个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并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切实做到“重点学科重点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把有限的财力集中使用到重点学科建设上去。

一般来说,重点投资的对象应是:

1.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学科;

2.已有深厚的基础、较强的实力,并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的学科;

3.能代表和反映学科主流方向,符合现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学科;

4.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

制定出严格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并认真执行,鼓励各院系在学科建设上多投入。不论新老学科,都要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其工作定期进行评估,要形成制度。每个学科都要提出本学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达到的目标,届时予以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学校要暂缓或停止下一阶段的建设经费。除了一些对学校发展有战略意义的学科外,其余学科在一定期限内达不到一定水平的,应该“关、停、并、转”,不能让一些落后的学科长期占用学校资源不出成果。总之,在学科建设中应贯彻竞争原则,实行优胜劣汰,方能促进和鼓励各个学科尽心尽力,搞好本学科的建设。

要围绕学科研究项目进行投资。项目或课题是学科建设的着眼点,围绕项目进行投资是最经济的,围绕项目的争取和完成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围绕项目锻炼和培养队伍,恰当地使用经费,实现、队伍、课题、仪器设备科学地互动,有效地推动学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有的学科点在争取到经费后,首先想到的是装潢门面,抱着小而全的思想大量、盲目地购置仪器设备,装修实验室,对图书资料的建设和计算机网络的投入则相对较少。这些都是不足取的,有限的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要使用在推动本学科发展,改善薄弱环节上,对待仪器设备,不求自己都有,只求别人没有、而自己急需的才添置,力戒小而全。在信息化的社会,掌握最新的学科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优良的传统或数字化的信息资料系统的建设和实验仪器设备的重要性是等同的。(摘自:池州师专学报)

关闭窗口
相关文件